筆者於去年(2024)寫了一篇有關平均需要多少年資才可獲得MHKIE的文章。[1]筆者其後收到的其中一個回響是,既然行內普遍以RRA 方式獲得MHKIE而行內一般都視獲得CEng(或其他列於M14343文件內的資歷)為”考到牌”,那獲得MHKIE的平均時間並不比獲得CEng的平均時間參考價值大。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筆者以HKIE年鑑為基礎,輔以其他網上公開資料,收集了53位機電工程師的有效數據。這些工程師均擁有機電相關背景(包括屋宇設備工程BSS、機械工程MCL及/或電機工程ELL),並於2021至2023年間考取MHKIE資歷。通過計算他們從大學畢業到獲得第一個專業資歷(定義為MHKIE或HKIE文件M14343認可的同等資格,如CEng)的時間,得出以下結果:
- 平均年資:11.2年
- 中位數:10年
此外,筆者參考了香港理工大學於2009年針對屋宇設備工程業界進行的一項大型調查。[2] 該調查收集了138位工程師的數據,顯示當時獲得第一個專業資歷的平均年資為6.2年。將2021至2023年的數據與2009年的調查結果對比,可見考取專業資歷的平均年資在十多年間上升了約5年。
為何考取專業資歷的平均年資顯著增加?筆者與業界人士討論後,歸納出以下六個可能的影響因素,並嘗試分析:
1. 要求收緊
從2009年至2023年,HKIE及其他學會(如ECUK)多次更新並收緊專業資歷的要求。例如,ECUK於這段時間先後發布了Spec 3和Spec 4版本,對申請者的經驗和能力標準有所提升。這可能導致工程師需要更長的年資才能符合資格。
2. 資訊流通
隨著資訊愈來愈流通,一些年資較長但過去缺乏信心或資源的工程師,近年開始嘗試考牌。這類申請者的加入可能推高了平均考牌年資。
3. 學生質素變化
近年工程行業蓬勃發展,相關課程和入行人數增加,但整體平均質素可能有所下降。部分新世代工程師在專業能力和經驗積累上需要更多時間,間接延長了考牌所需的年資。
4. 工作文化轉變
香港近年開始流行「Work-Life Balance」的文化,尤其在年輕一代中,對盡快考取專業資歷的熱情未免與以往的世代一樣。這種「躺平」心態可能使部分工程師推遲申請資歷的時間。
5. 歷史背景影響
2009年前後正值香港大規模基建時期,業界對工程師的需求大增。當時學會和考官可能在審批考牌申請時因而有額外考慮,以滿足人力需求。相比之下,近年這種壓力減弱,審批標準可能未必與以往一樣。
6. 數據收集差異
2009年理工大學的調查涵蓋了不同年代獲得資歷的工程師,而筆者此次數據僅聚焦於2021至2023年的新牌MHKIE。樣本選擇的差異亦可能導致年資統計的偏差。
筆者:L君
參考資料
[1] 以真實數據揭示獲得MHKIE的時間
https://elvissharing.blogspot.com/2024/03/blog-post_14.html
[2] Changes for the betterment of the building services profession in Hong Kong : final report of the research study on Hong Kong's building services profession : with a view to enhancing the future roles and functions of Hong Kong's professional building services engineers in society
延伸閱讀
考工程師牌真的需要碩士(Master)嗎?
https://elvissharing.blogspot.com/2024/04/master.html
考牌的禁忌話題 – 買簽名?
https://elvissharing.blogspot.com/2024/04/blog-post.html
行HKIE Scheme A有冇用?
https://elvissharing.blogspot.com/2024/05/hkie-scheme-a.html
Thanks for share.
回覆刪除筆者你好,想問問是否都是行Scheme A 來獲取專業資格?
回覆刪除文中提及的53人大都是先考外國牌照如CEng,而考外國牌與有沒有scheme A並無關係。話雖如此,其中有部分人(不是全部)是有行scheme A。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