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3日星期四

RRA攞MHKIE省時秘技

申請成為香港工程師學會(HKIE)的會員,對於工程師朋友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當中,RRA(Reciprocal Recognition Agreement) 是一個快捷方法,讓你透過已取得的母會資格(例如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專業工程師資格),更快速地獲取HKIE的認可。

但是申請RRA並非一帆風順,尤其是當中涉及的HKIE與母會之間的資料確認過程,經常會成為拖慢整個流程的“黑洞”。不少申請者因為不熟悉流程,白白浪費了好幾個月時間,甚至超過一年。筆者亦對HKIE官僚及緩慢的行政程序深有體會。今天,筆者就和大家公開這個RRA申請省時秘技,幫助你有效縮短等待時間,成功避開那些不必要的延誤

在RRA申請過程中,HKIE的一個關鍵步驟是向你的母會(即你已取得專業資格的工程師學會)發出確認資料的請求。這個步驟看似簡單,但實際上會因為以下不同原因而拖慢,如:

  • HKIE可能會漏發電郵或發至錯誤電郵地址
  • 母會的電郵系統錯誤將HKIE的Email歸類到垃圾郵件
  • 母會內部行政問題處理漏了確認資料電郵等

這些問題往往會讓整個資料確認流程拖延數月,甚至更久。如果你以為向HKIE提交後就可以坐等消息,那就有機會虛耗時間。

為了避免浪費時間,你需要在這個關鍵步驟中扮演“協調員”的角色,主動協助HKIE和你的母會完成資料確認。以下是具體的操作步驟:

 1. 持續向HKIE跟進確認資料的請求是否已發送

向HKIE提交RRA申請後,定期主動聯絡HKIE,詢問他們是否已經向你的母會發送了確認請求。如果HKIE表示已發送,要求他們提供電郵的發送日期。

2. 聯絡母會以確認是否已收到HKIE確認資料的請求

在確認HKIE已向你的母會發送了確認請求後,主動聯絡你的母會,確認他們是否已經收到請求。如果母會表示未收到,馬上通知HKIE重新發送。

3. 母會已收到?催促他們回覆HKIE

如果你的母會確認已收到HKIE的請求,請他們儘快回覆HKIE,避免因內部程序導致的進一步拖延,並詢問母會處理需要的時間。

4. 聯絡HKIE以確認已收到母會的回覆

在母會確認已回覆HKIE後,你需要再向HKIE確認是否已收到母會的資料。

5. 拉HKIE及你的母會入泥漿摔角吧

如一方聲稱已發送資料而另一方堅稱未收到,可向其中一方以電郵繼續跟進,並CC另一方,確保雙方清楚最新進度。

RRA申請的過程中,HKIE和母會之間的溝通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環節(沒有之一)。但只要你掌握了這個省時秘技,主動追蹤每一步的進展,就能避免浪費寶貴的時間。

近月,HKIE某界別於多個場合聲稱直考(Direct apply MHKIE)會比以RRA方式考牌會處理得更快,可以更早獲取MHKIE,原因是外國學會處理HKIE確認資料請求的時間很長。對此,筆者覺得這個說法大有商榷。筆者相信考生只要確保HKIE及母會溝通良好,直考及RRA的處理時間應該是差不多的。

筆者: L君

延伸閱讀:
考工程師牌真的需要碩士(Master)嗎?

http://elvissharing.blogspot.com/2024/04/master.html

到底考牌(MHKIE)要花幾耐時間?

http://elvissharing.blogspot.com/2024/03/blog-post_14.html

電動車充電負載管理系統的應用限制 (Application limitation of EV Charger Load Management System)

電動車充電負載管理系統是一種智能化的電力分配技術,通過監控和控制充電站的電力使用,確保電力負載不會超過供電系統的容量。簡單來說,它能根據可用電力動態調整每個充電樁的輸出功率,避免因同時充電而引發的電力超載問題。這種系統特別適用於電力資源有限的場所,例如住宅大廈、商業停車場或公共充電站。

香港環保署(EPD)亦針對電動車充電設施發佈了《電動車充電設施技術指引》,提倡使用負載管理系統,以在有限的電力基礎設施中實現更多充電位的設置,推動綠色交通發展。然而,該系統的應用並非毫無限制,特定場景可能並不適合採用。

EV Charger Load Management System 通常需要配合特定品牌的充電樁使用,並透過特定的通信協議進行數據交換。這意味著在部署充電設施時,必須選擇符合系統要求的充電設備,這可能會增加初期投資成本,並限制設備的選擇範圍。

雖然電動車充電負載管理系統對於多車同時充電的情境非常有用,但並非所有情況都適用。首先,時租車位的用戶雖然停車時間短,但亦期望短時間內電動車的電量會有明顯提升,而負載管理系統可能會因為電力分配的限制而降低充電速度,影響用戶體驗。

其次,專用車位(如大學校長及系主任, 醫院的院長及部門主管之類)也不適合使用負載管理系統。這類車位的充電需求通常是單一車輛專屬,基於用戶的性質並不期望會跟其他人分配充電的電力。

電動車充電負載管理系統在多車輛充電場景中具有明顯優勢,但其應用範圍並非無限制。在選擇是否採用這類系統時,需考慮現有充電設施的兼容性,以及實際運作場景是否適合。只有了解並評估這些限制,才可更有效地規劃充電基礎設施

筆者:L

[1]為新建樓宇的停車場提供電動車輛充電設施安裝條件技術指引

https://www.epd.gov.hk/epd/sites/default/files/epd/english/environmentinhk/air/prob_solutions/files/guidelines_on_enabling_eng.pdf



2025年2月3日星期一

MiMEP (機電裝備合成法)的機遇與挑戰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MiMEP)

MiMEP (機電裝備合成法)指是一種建築工程中的協同施工方法,旨在將多種屋宇裝備系統進行整合,透過預製、模組化和協同設計來提高施工效率、縮短工期並提升施工品質。利用模組化和預製化技術,大部分部件在工廠內完成生產,現場只需快速安裝。不僅如此,標準化的預製生產提升了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減少現場的安裝,人手,降低了施工期間的安全風險和環境影響,符合綠色建築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MiMEP 技術的應用需依賴 BIM(建築信息建模)等技術進行設計和協調,難以單獨使用。對於缺乏相關經驗的企業,額外的成本投入是一個大挑戰。此外,MiMEP 在香港尚未形成規模化應用,初期投入成本高,包括預製工廠建設、技術設備購置及供應鏈完善等。由於市場需求尚未成熟,這些高成本可能難以被快速攤平,降低了技術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MiMEP 的工廠預製模式雖然提高了施工效率,但也限制了施工階段的設計靈活性。模組需在預製階段完成所有設計,若施工過程中需要設計改動,將變得困難,特別是在設計變更頻繁的項目中。此外,MiMEP 的經濟優勢在於降低現場人工成本,但在當前經濟前景不明朗,工程數量減少的情況下,未來工人工資可能下降,削弱了 MiMEP 的成本優勢。

MiMEP 技術作為一種創新且高效的建築施工方法,在提升施工效率,標準化品質及支持可持續發展方面展現了巨大潛力。然而,其應用面臨的挑戰,如高昂的初期成本,技術門檻及設計靈活性的限制,也不容忽視。要充分發揮 MiMEP 的優勢,相關行業需加強技術推廣,完善供應鏈並促進市場規模化應用。MiMEP 若能克服現有挑戰,將有望成為推動行業轉型的重要技術。

筆者: L



年青工程師的盲點 (Blind Spots of Young Engineers)

初入行的工程師多會集中精力於培訓(Scheme A) 及累積經驗向考牌進發。因而往往容易忽略Job reference 的重要性。舉例,當求職者去應徵一份與數據中心/醫院/水廠有關的工作時,在面試表現及背景相差不遠的情況下,考官明顯會更傾向聘請具體相關job reference 的申請人。 盡管申請人依然可以以其他項目的Transferable skills及溫書來提升見工的成功機會,但毫無疑問,沒有相關項目的經驗先天地會有些劣勢。

如果初入行的工程師長期只做同一類項目,即使能力優秀及順利考到牌,之後仍然有機會在職業生涯發展上受到限制。 因此,筆者會建議初入行的工程師多嘗試唔同的項目,亦可以將嘗試不同類型的項目納入轉工時的考慮之中。 (題外話,不同類型的項目的異同及比較也可以是一個考牌時的寫文題目。) 筆者會於下面簡評不同類型的項目的優缺點。這些僅屬筆者的主觀見解,不見得適用於同類型的所有項目之中。

住宅 (公屋, 居屋, 私人住宅)

住宅項目在香港數量極多,轉工時不難找到同類的項目,而且從中學到的知識容易於買樓,租樓及裝修時用上。亦由於項目數量多,從其他項目借鑒,參考,問人都不難。但從job reference 角度出發,缺點也是明顯的。項目數量多意味懂做住宅項目的工程師及公司也多,市場競爭大,profit margin低,可取代性亦因而高。再加上住宅項目的機電裝置相對其他類型的項目技術難度為低,也不利於考牌。

商業 (寫字樓/商場)

需要配備中央冷氣系統的商業項目都是十分適合學習及考牌。為一棟建築物設計數個不同的中央冷氣系統方案,並在了解建築師及用家的需求後,建議使用其中一個方案。由於每一棟建築物在位置,面積,佈局,外形,用途上都有所不同,因而每一個解決方案都是獨特的,所以為建築物設計中央冷氣系統方案就已經是一個足夠複雜的工程問題。除卻新項目的中央冷氣系統,海外的項目及現有樓宇的中央冷氣系統更換也是值得累積的經驗。此外,寫字樓的垂直運輸系統亦有一定的複雜之處。

酒店

酒店項目的性質兼具住宅及商業項目的特色,可參考以上兩段。

賭場

賭場是非常值得做的項目。賭場甚少是單一用途,通常還會有酒店,商場,其他娛樂場所元素。從一個項目中可以累積到多種經驗。出於吸引旅客的原因,幾乎每個賭場都會設置最少一個特色景點,如小型運河,摩天輪,鐵塔,特色劇院,觀光纜車等。這些景點或多或少都會帶來機電設計上的挑戰。至於缺點,賭場項目的規模都非常大,工程時間長,變相難於同一時期參與多個項目來累積不同經驗。再者,有能力承接賭場項目的公司(不論是顧問還是承建商)有限,想參與賭場項目的話就有點可遇不可求的味道。

裝修工程 / 改建和加建工程 (Fit Out / A&A)

裝修工程大都項目金額少,機電技術難度低。以顧問的角色,實在不值得做太多裝修工程的項目。然而,裝修工程也不是一無是處。正正因為項目規模小,年資淺的工程師可爭取作項目工程師(Project in charge)及開始累積項目管理的經驗的起點。這也是考牌時其中一個的能力要求(Competence)

視乎項目,由分間及合併商舖至整棟工廈改建成酒店都可以算作改建和加建工程(A&A),複雜程度落差很大,很難一概而論。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改建和加建工程是運作中的大廈,大廈其餘部分可能仍有其他使用者。盡可能減低工程對大廈其他使用者的影響是改建和加建工程的學問之一。

醫院,數據中心,基建(如機場,天橋,濾水廠等)

醫院,數據中心,基建都屬於較特殊的項目。每一單項目都有其獨得性,從過往其他同類項目可作的參考有限。這類項目的設計成份較重。同時,由於這類項目多是政府/公營機構的項目,通常亦需要滿足一些較新的要求如新型工程合約(NEC)BIMMICMiMEP等,因而較容易滿足考牌的要求。

中國,澳門及其他香港以外的項目

長期做香港項目很可能會對很多東西,如地理氣候環境,向政府及公營機構申請及審批的程序,法規要求等,視為理所當然。有機會從事中國,澳門及其他香港以外的項目可以對不同的設計,程序及要求重新審視和反思,帶來學習的效果。此外,不同地方的文化及要求對工程設計的影響亦是有趣的對比。

筆者: L

 


2025年1月27日星期一

[EL] 問﹕NF C 17-102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ning” 可以在香港使用嗎?

香港地處亞熱帶地區,每年雷雨頻繁,尤其在夏季,雷擊事件屢見不鮮。在這樣的背景下,避雷系統設計成為確保香港建築物及其內部設備安全的重要措施。按機電工程署的電力(線路)規例工作守則 2009年版及2015年版的要求,避雷裝置應按照 IEC 62305 BS EN 62305 AS/NZS 1768 NFPA 780或等效標準的規定安裝[1] [2]

然而,法國標準 NF C 17-102 因其安裝成本較低等優勢,成為業界的一個熱門選擇。值得注意的是,NF C 17-102 的設計理念與 IEC 62305 存在顯著差異[2] [3],這導致兩個問題的出現:

1.  NF C 17-102 是否可被視為 IEC 62305 的等效標準?

2. 採用 NF C 17-102 設計的避雷系統在香港是否合法?

針對上述問題,業界曾多次向機電工程署尋求答案。例如在某次研討會中,業界提問(如圖所示問題2)及相關解答如下:[4]

根據相關資料及筆者在類似場合聽到的答覆,機電工程署並未正面承認 NF C 17-102 的合法性,也未明確表示在香港應用該標準違規。因此,NF C 17-102 在香港的應用長期處於灰色地帶。

這個情況在2020年迎來改變,機電工程署在2020年版的電力(線路)規例工作守則更新了避雷裝置的相關規定[5]:

避雷裝置並非《電力(線路)規例》下的法定規定。但若建築物必須安裝避雷裝置,則可參考 IEC 62305AS/NZS 1768NFPA 780 或等效標準,以及屋宇署出版的相關作業備考。

既然避雷裝置不屬電力(線路)規例下的法定規定,規例內列出的標準則只屬參考。此外,在屋宇署的相關文件中,只有《Lightning Protection for Building(PNAP ADV-006) 提及與避雷裝置相關的建議,摘錄如下:[6]

為了減少由雷擊造成的財物損失及人命傷亡,認可人士須考慮在新建築物的設計中加入避雷系統。有關人士可按照相關的國家/國際標準,如英國標準 BS EN 62305、澳洲/新西蘭標準 AS/NZS 1768 和國際電工委員會標準 IEC 62305 進行風險評估,以評估安裝避雷裝置的需要以及選擇合適的避雷措施。這些標準也對避雷系統的設計、建造和保養提供建議。

值得注意的是,屋宇署僅建議採用上述標準進行風險評估,並未對避雷裝置的設計和安裝標準作出硬性規定。

綜合機電工程署及屋宇署的資料,筆者得出以下結論:

  1. 香港目前沒有任何法例、規例或作業備考對避雷裝置的安裝標準作出硬性規定,相關法例、規例及作業備考所列標準僅屬參考或建議性質。 
  1. 若依據 IEC 62305 的要求進行風險評估後,選擇並安裝符合 NF C 17-102 標準的避雷裝置,在技術上是沒有違反任何香港法律、規例及作業備考的要求。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政府建築物的避雷裝置是有更明確的標準要求。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建築物屋宇設備裝置的一般規格》(2022年版)中,規定防雷系統的設計和安裝應符合 IEC 62305-1:2010 及相關部分的要求和建議。[7] 因此,私營發展項目的工程師及電業工程人員,可參考政府標準設計和安裝避雷裝置。

筆者: L

免責聲明:
本文以筆者對有關避雷裝置的法例及規例的知識及理解而寫成,當中可能存在錯漏及誤解。設計,建造及保養避雷裝置的工程師及電業工程人員應參閱香港有關政府部門對避雷裝置的最新法例要求及向有關政府部門諮詢避雷裝置標準在香港的可行性。筆者並不對本文資料的錯漏,準確程度及可能造成的誤會負任何責任。

:

[1] 在機電工程署的電力(線路)規例工作守則 2003版則要求,避雷裝置應按照IEC 61024BS 6651或等效標準的規定安裝IEC 61024BS 6651IEC 62305及其姊妹標準的前身。

[2] IEC 62305是一個針對避雷系統設計的歐洲標準,提供了基於傳統避雷針系統的設計指南。全球大多數國家的避雷系統設計標準如英國(BS EN 62305),中國(GB 50057),美國(NFPA 780),澳洲(AS/NZS 1768)等地都以IEC 62305為基礎,轉化為各自的標準。

[3] NF C 17-102是一個法國標準。 與傳統避雷針不同,基於提前放電避雷針技術(ESE),通過在雷擊發生前發出提前放電,吸引雷電向避雷針引導。聲稱能提供更大的保護半徑,從而減少避雷針的數量。這個標準主要在法國及部分國家如西班牙應用,但未獲廣泛接受。

[4] 14/11/2003 [與時並進 攜手共闖 ]電力規例研討會

https://www.emsd.gov.hk/filemanager/en/content_781/2003_seminar_qa_t.pdf

[5] 電力(線路)規例工作守則(2020年版)

https://www.emsd.gov.hk/filemanager/tc/content_1277/COP_2nd%20Edition.pdf

[6] 建築物避雷裝置

https://www.bd.gov.hk/doc/tc/resources/codes-and-references/practice-notes-and-circular-letters/pnap/ADV/ADV006.pdf

[7]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建築物屋宇設備裝置的一般規格2022年版

https://www.archsd.gov.hk/media/publications-publicity/general-specification-for-building-serivces/BSGS%202022%20Edition%20(Sep22).pdf

延伸閱讀: [EL] 問﹕試講講Earthing / Lightning System Design 要注意的事項?

https://elvissharing.blogspot.com/2020/04/el-earthing-lightning-system-design.html

工程學生的一課 (A Lesson for Engineering Students)

筆者已從大學畢業多年。課本上的知識及課堂教的內容隨年月已經慢慢忘記。即使如此,大學的第一學年的第一學期的第一科某堂的內容仍然不時浮上心頭。

講師於堂上問:知不知道僱主對一個剛剛大學畢業工程師最看重的技能是甚麼?當時同學們紛紛猜測,有人說是數學能力,有人說是技術知識,還有人說是創新思維。然而,講師微微一笑,搖了搖頭。他說,學校曾經對工程業界做過一個問卷調查,最多主看重的技能其實是溝通能力。

講師解釋道,溝通能力不僅僅是與他人交流想法,更是能夠清晰地表達複雜的技術概念,並有效地協作解決問題。無論在團隊合作還是與客戶交流中,溝通都是關鍵。如沒有足夠的溝通能力,即使專業知識如何豐富,都難以在講求合作的工程界生存。

每當工作上遇上需要講求溝通技巧時,筆者總會想起當年的這一課。隨著經歷愈來愈多,更覺得當年講師所講的東西愈加重要。

正正因為溝通能力是如此重要,多地的工程師學會都對專業工程師有溝通能力上的要求。如英國ECUK Spec 4 part D,香港HKIE Competence 10,澳洲EA Competence 8是有關專業工程師的溝通能力要求。

筆者: L

:

[1] ECUK Spec 4 (英國工程委員會 專業工程能力標準 第四版)

https://www.engc.org.uk/media/4338/uk-spec-v14-updated-hierarchy-and-rfr-june-2023.pdf

 

[2] The HKIE Competence Standard for Professional Engineers

(香港工程師學會 專業工程師能力標準)

https://hkie.org.hk/upload/download/25/file/5c0e3fc3688c5.pdf

 

[3] Australian Engineering Competency Standards (澳洲工程能力標準)

https://www.engineersaustralia.org.au/sites/default/files/2022-07/professional-engineer-stage-2-2012_0.pdf

 



2025年1月18日星期六

電壓驟降的應對措施

香港的供電可靠性非常高,兩間電力公司的供電可靠度均超過99.99%。[1][2] 雖然這個數字已非常接近100%,但要進一步提升可靠性卻需要投入巨大的資金。而這筆投資若反映到電費中,相信大多數人都難以負擔,以及寧願忍受那個非常小的不穩定。

然而,有些設備如醫療儀器及升降機對供電的穩定性有極高要求。為此,香港其中一間電力公司自多年前起,已開始在回覆新項目供電申請時附上一份文件,列出針對電壓驟降的可行應對措施,供用戶參考。

這些措施主要分為三級:

1.
 第一級措施:完全解決任何形式的電壓驟降,甚至包括短時間的停電。例如使用「不間斷電源供應系統」(UPS)。

2.
 第二級措施:應對部分電壓驟降(如電壓下降不多於50%,且持續時間不超過0.2秒)。常見例子包括電壓驟降補償器(Voltage Dip Compensator)。

3.
 第三級措施:透過設備的自動重啟功能,縮短因電壓驟降導致的停運時間。



透過這些應對措施,物業擁有人及/或發展商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和預算選擇合適的解決方案。在香港這樣供電極為穩定的地方,這些針對性措施進一步保障了重要設備的可靠運行,提供了電力供應的安全。

筆者: L君

[1] 港燈 供電可靠程度
https://www.hkelectric.com/zh/sustainability/serving-hong-kong/world-class-power-supply/supply-reliability

[2] 中電 可靠供電及電力質量https://www.clp.com.hk/zh/about-clp/power-transmission-distribution/supply-reliability-power-quality

[3] 改善供電 可靠度 提升0.00009%都要砸錢 https://ol.mingpao.com/ldy/cultureleisure/culture/20240114/1705165970485

2025年1月9日星期四

逆境下的應對之道

目前的經濟前景不明朗,近日不同類型的工程公司傳出裁員消息。在這樣的逆境中,如何應對挑戰並為自己創造更多機會,是一個重要課題。以下是一些建議,希望可以幫助工程師在不確定的環境中進一步提升自己,應對逆境。

1. 擴闊自己的屋宇設備技術範圍

在工程領域中,專業技能的多樣化不僅能提升自身價值,也能增加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如果目前僅專注於某一個技術範疇,例如供排水工程
(PD),工程師可以考慮學習其他技術知識,如消防系統(FS)、冷氣空調系統(AC)、電氣工程(EL)等。這樣的技能擴展不僅能在不同類型的項目中發揮作用,還讓自己有更大的可塑性。

2. 擴闊自己的技能範

工程界中有很多不同的skillset如設計, 收貨, 安排施工等。雖然這些經驗往往要靠轉工才可獲得,但有機會時可主動學習和掌握多個 skillset,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價值。如於承建商工作的工程師,可主動參與Design and Build的項目,增加設計經驗。於顧問公司工作的工程師,亦可於地盤參觀及開會時,學習收貨, 安排施工等知識。

3. 增加自己的 Job Reference

工作履歷是未來職業發展的重要資源,因此需要定期檢視並更新。參與具有挑戰性的項目,尤其是涉及新技術或新領域的項目,可以豐富自己的履歷及
job reference。如長期從事某一類項目(eg 住宅),可尋求嘗試其他類型的項目。

4. 考取不同的工程專業資格/牌照

專業資格和牌照是工程師職業生涯的重要基石。特別是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擁有專業認證可確保自己有更大的競爭力。年輕工程師應該及早了解不同學會及資格的要求,並開始準備相關的條件。

即使沒有轉工或考牌的打算,筆者依然建議工程師定期檢視自己的履歷
(CV),並進行更新。在檢視履歷的過程中,可以幫助你回顧過去的工作經歷,思考自己是否已經獲得足夠的技能和參與了足夠多的項目。

筆者
: L


2024年12月30日星期一

甚麼是優化現有升降機? What is lift modernization?

舊式升降機雖然符合當時的技術標準,但與現今的先進技術相比,技術可能存在不少差距。因此,優化現有升降機以提升升降機的安全性是非常必要的。

機電工程署
(EMSD)針對現有升降機提出了七大優化項目,提升升降機安全。

1. 安裝雙重制動系統 (Double Brake)

部分舊式升降機僅配備單一制動系統,若該系統失效,可能導致升降機無法停止運行,從而危及乘客安全。雙重制動系統則設有兩組獨立的制動部件,即使其中一組失效,另一組仍可確保升降機安全運作。

2. 加裝防止機廂不正常移動的裝置 (Unintended Car Movement Protection device (UCMP))

當升降機門打開時,機廂若出現不正常移動,可能導致乘客摔倒或夾傷。防止機廂不正常移動的裝置能有效偵測異常情況,並以夾纜方式迅速制停機廂,避免事故發生。

3. 加裝防止機廂向上超速的裝置 (Ascending Car Overspeed Protection device (ACOP))

部分舊式升降機僅配備防止機廂向下超速的裝置。如機廂向上超速運行而撞擊井道頂端,可對乘客構成嚴重威脅。加裝防止機廂向上超速的裝置能自動偵測升降機的超速情況,並迅速制停機廂,確保乘客安全。

4. 安裝機廂門鎖及先進門刀 (Car door mechanical lock and door safety edge)

舊式升降機的機廂門大多未設有門鎖,乘客有可能強行打開機廂門,造成危險。安裝機廂門鎖可防止此類行為,同時,先進門刀在機廂門關閉時若撞到乘客,會自動重開。較新式的門刀除以機械式感應乘客,更配備紅外線感應。

5. 加裝對講機及閉路電視系統 (Intercom and CCTV system)

傳統升降機僅配備警鐘作為求救工具,但實際效果有限。對講機能讓被困乘客直接與管理處或
24小時服務中心聯絡及減輕被困人士的不滿情緒。同時,閉路電視系統能24小時監察升降機內部情況,管理人員可及時應對緊急事故。

6. 安裝障礙開關掣以保護懸吊纜索 (Obstruction switch)

當機廂或對重裝置運行受阻時,若驅動器仍繼續運行,懸吊纜索可能因摩擦受損。安裝障礙開關掣能有效避免纜索損壞,延長升降機的使用壽命。

7. 加裝自動拯救裝置 (Automatic Rescue Device)

部分樓宇沒有配備後備發電機供升降機於停電時使用。自動拯救裝置可利用後備電池供升降機於電力中斷時,將升降機移動至最近樓層並打開門,讓乘客安全撤離,進一步提升升降機的可靠性。

筆者
: L


參考資料
:
https://www.emsd.gov.hk/filemanager/tc/content_1144/pms2015-1.pdf


2024年10月10日星期四

HKIE「N展聯盟」之「工程師•話你知」

偶然打開HKIE send 嚟嘅email, 見佢地搞咗個「N展聯盟」「工程師•話你知」「絕密流出﹗」,click入去睇,果然有趣。 首先係一段收音好差嘅影片[1],內容大概係﹕「我覺得千層蛋糕 ≈ 起樓工程,因為 i) 都係一層層冧上去;ii) 落石屎都係要控制溫度時間。」仲有一段﹕「我覺得潤滑劑 ≈ 工程師,因為 i) 齒輪要用到;ii) 工程師需要協作溝通。」 呢類牽強附會嘅比喻,筆者同樣可以以"排便"去比喻起樓工程﹕

「大廈嘅排污系統好比人體嘅排便系統、Grease Trap好比人體臨時儲存排泄物嘅地方、工程師好比排泄系統嘅各個器官,相互合作。」
至於舉咗啲牽強附會嘅比喻創造咗啲乜價值,筆者實在答唔出;要用GPT要創作一千幾百個呢啲冇價值嘅比喻,撳個掣幾秒鐘就得。 HKIE報稱今次嘅觀眾對象係中小學生[2]。但佢地有冇諗過,即使三歲細路哥砌積木冧高高都識得要一層層砌上去,難度真係要所謂嘅工程師用千層蛋糕做比喻會更容易理解到起樓係要一層層咁起?此外有啲比喻係明顯係用錯,例如落石屎後係冷却過程,而烘培蛋糕係加熱過程,呢類比喻明顯有誤導之嫌。 另外,呢類又絕密又流出嘅標題,同嗰啲網絡內容農場(content farm)[3]嘅垃圾文章標題,如「震驚﹗原來
地球是一塊平面﹗地球是圓的係世紀謊言﹗」[4]有乜分別?有冇諗過係邊啲水平嘅人先會click入去睇呢類標題嘅文章?乜HKIE唔係成日強調專業?究竟呢啲自相矛盾on9當有趣嘅標題有幾專業?﹗

仲有其中一條片,係小學生問工程師,澳門新濠影匯中間點解有兩個窿[5],見圖﹕
工程師回答嘅只係一堆似是而非嘅facts,例如工程師係會考慮個窿大細/方向/照明/對流/外觀云云。但佢答嗰陣有冇諗過,呢個窿係建築群嘅必需?難度冇做呢個窿嘅建築群,照明/氣流/結構都會出問題?事實有好似唔係噃,大把類似規模及高度嘅建築群都冇做呢個窿。另外,個窿大細及外觀,係建築師主導設計,而唔係工程師。究竟係為答而答,定真係為咗解答提問者嘅疑問去回答?又抑或楂住鎚嘅人,見到乜都覺得係釘?係唔係應該答得直接啲,嗰兩個窿係八字摩天輪,係一個商業決定嚟;而工程師嘅職責,係設計及施工期間點解決多咗兩個窿後嘅工程問題,如解決結構完整性、建築物料、施工技術、成本等問題,以滿足呢個商業決定?係唔係應該大方直接啲去承認,個窿減低結構風載、屏風效應等都只係呢個商業決定下嘅副產品?

HKIE選擇拍呢類短片嘅目的實在令人難以理解。如果要有宣傳效果,最起碼係有趣有娛樂性;如果打算提供有用嘅資訊,亦起碼要水平比GPT高,否則人地何解要專登click入嚟睇片而唔係問GPT。好可惜,佢地上述兩個目的都做唔到之餘,仲有反效果,令下一代印象中嘅香港專業工程師只係如此水平。 [1]﹕第零話 集合吧!N展聯盟✨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1072252990938969
[2]: 「工程師•話你知」短片系列 https://hkie.org.hk/en/news/event_detail/678/#:~:text=The%20Hong%20K
[3]: 肉容農場(content farm)
[4]: 地平說
[5]: 【工程師•話你知】EP1 - 建築物的獨特設計

2024年9月16日星期一

經常將“聽人講”掛在嘴邊的人,是無資格考牌

“聽人講,考牌要有master先得架” 

“聽人講,IMechE好易考喎” 

“聽人講,考呢個學會就要搵呢個學會既人同你簽名” 

“聽人講,行scheme 無用喎” 

“聽人講,咁做就岩例架啦” 

“聽人講? 你究竟聽邊個講呀?” 

在工程界工作,偶爾會聽到人們用“聽人講”這個口頭禪。這種說法在剛入行的工程師中很常見。在一般社交場合中這樣說沒有問題,但在工作和考取執照時,這其實是一種不良習慣。 

口耳相傳的資訊容易出現偏差。當信息經過多次傳遞後,往往變得模糊甚至錯誤。如果不進行事實核查,就可能被誤導,從而做出錯誤的判斷。 

許多工程決策基於一系列計算、考量和法規要求。面對上司和客戶時,應該明確說出自己決策的依據。以道聽途說的資訊支持決定不僅不恰當,還會影響他們對你的觀感。 

許多人向我詢問考牌的相關事宜,常用道聽途說的資訊來討論。雖然我樂於回答各種問題,但心中不免疑惑,這些問題的答案其實很容易在網上找到。我發現,許多有意考牌的人並未認真查看考牌要求,尤其是官方資訊。 

考牌有很多規則而且亦有很多途徑。每個人的學歷和職業發展各有不同,最適合自己的考牌路線需要自己收集資料和研究來判斷。如果你的考牌資訊僅來自他人口耳相傳,且未仔細查證來源和確認真實性,那麼你的能力其實未達到HKIE Competence 3 / ECUK Competence B2 / EA Competence 14的要求,即未滿足考牌的條件。 

筆者: L君

2024年9月11日星期三

「講feel」港女 vs 「講feel」考官

話說前排筆者受某朋友所托,幫佢嘅女性朋友A搵另一半。作為一個負責任嘅介紹人,當然要問清楚雙方想要啲乜。 筆者﹕你對未來嘅另一半有乜期待?例如性格、外貌、職業等。 女A﹕冇㗎,我冇所謂㗎,有feel就得,最緊要有feel。你講嗰啲性格、外貌、職業都唔重要。 筆者﹕我有個中學畢業從事保險業嘅朋友,你會唔會有興趣見下? 女A﹕咁又唔得,我master畢業,對方起碼係大學畢業啦;另外,我最討厭保險佬,佢地就係一班著住西裝嘅騙子。 筆者﹕我有個工程師朋友,master畢業,有香港註冊專業工程師資格,四十歲,上市公司做緊管理層,人工過十萬,係香港最top嗰3.5%[1]。佢外貌上有少少抽象,不過佢好好人嘅。 女A﹕下?四十歲咁老?點抽象法?有冇樣睇下,我係外貌協會嚟。另外,我對做工程呢行嘅都麻麻地,咪即係地盤佬。 [呢個時候筆者攞咗個工程師朋友張相比佢睇,女A睇完後...] 女A﹕嘩,呢個個樣好唔掂喎,我完全接受唔到。 筆者﹕(好鄭重咁同女A講) 你之前唔係話只要有feel就得咩?原來所謂嘅「feel」之上係有咁多硬性條件嘅,例如學歷、職業、外貌等硬性條件要求。我認為你要諗清楚你想要啲乜先,否則我好難幫到你。 ----------------------------------------------------------------------------- 話說筆者前排做某工程師學會嘅考官,遇到上述類似嘅情況。 兩個考官面試完考生後,會叫個考生先離開,然後討論對個考生嘅睇法。以前舊制係兩個考官可以各自修行,一個pass一個fail都得;但新制係要兩個考官斟到個一致性嘅結論。呢個時候考官X先問筆者... 考官X﹕你覺得呢個考生似唔似一個Chartered Engineer? 筆者﹕何謂似?何謂唔似?可以唔以講得具體啲?你心目中把尺係點? 考官X﹕我講feel嘅,我就覺得佢唔似 筆者﹕你認為佢點唔似法? 考官X﹕佢某條題目(基於考生私隱從略)答唔到我想要嘅答案囉。 筆者﹕咁你期待佢嘅答案係點? 考官X﹕你而家考返我呀?﹗總之我覺得佢答我唔到啦,即使我都唔知我想佢答啲乜。佢就係答唔到我想佢答嘅嘢﹗我會肥佢Competence A & B。 筆者﹕跟據考官指引,個考生答漏嘢,有可能係佢一時緊張漏章,考官係有責任引導考生去答;如果係答錯嘢,我係會直接指出,並提醒考生呢個位你答錯要溫返,但就唔會用啲自己都講唔清楚嘅理由去肥個考生。另外你可唔可以講講你對Competence A & B嘅理解及肥佢嘅理由?對我嚟講,我唔會用講feel嚟決定個考生pass or fail,而係跟返官方出版嘅考官指引。 先睇返 Competence A Technology講啲乜 - ”Questions about technical updating, recent developments, choice of systems and components, examples of innovative use of technologies in specific project” [2]; 另外睇返官網,考生係要成為專業會員,係要”Develop solutions using new & existing technologies, instead of only Maintain & Manage applications of current & developing technology”。 再睇 Competence B Problem solving講啲乜 - "Questions about development of client brief, awareness of range of factors affecting choice of engineering solutions, use of design tools e.g. computer modelling”[3]。同樣,睇返官網,考生要”Solve problems in New technologies and Develop NEW Analytical Techniques, instead of Solve problems in developed technologies using well proven analytical techniques” 我見到考生嘅做過嘅嘢及面試中嘅回答,例如某某某例子(基於考生私隱從略),係同佢Engineering Practice Report所描述嘅一致,並滿足到 Competence A “Develop solutions” & Competence B “Develop New Analytical Techniques”嘅要求。雖然佢有一題半題係答錯,但指引冇講過答錯呢少少係可以構成fail佢嘅理由。 另外,跟據考官指引及Competence Base考試嘅精神,我地係應該以 What / When / Where / Why / How 形式問返考生 Engineering Practice Report入面寫嘅嘢做過嘅嘢,睇下個考生係唔係真係掌握到A, B, C, D, E 五項Competence所提及嘅一整套Chartered Engineer應有嘅思考及能力模式。我地係唔應該漫無邊際東拉西扯咁問考生問題,考官指引就從來冇講過考生需要掌握得晒Building Services風火水電全方位嘅知識。你有冇睇過UK官方嘅公開Sample? 齋做Lift or BMU嘅一樣可以攞到Chartered Engineer,唔見得佢地係識晒所有BS嘢。 考官X﹕我唔認同你囉,我覺得我有權問任何問題,BS不嬲係包風火水電所有嘢㗎啦。 筆者﹕你想點肥佢?考官指引講到明,肥人係要寫到個好清楚嘅理由喎。 考官X﹕我唔認同你囉,我會求其一句含糊其辭寫佢肥Competence A & B就算,寫咁詳細容易被人捉痛腳。 筆者﹕唔好意思,我完全唔能夠認同你嗰堆「覺得」「講feel」「唔似」「含糊其辭肥考生以避免被捉痛腳」等言論。跟據考官指引,真係冇提及過你可以問Engineering Practice Report, Competence以外嘅嘢,似乎你未搞清楚Competence Base考試嘅精神,我之前已經講過,唔再重複。如果每個考官都自由發揮唔跟官方出版嘅考官指引,咁呢個Competence Based嘅制度仲有冇必要存在? 另外,「求其抽一範考生未做過嘅嘢嚟問死個考生」呢個邏輯成立的話,豈不是意味住任何人,甚至包括過往BS底嘅工程師學會會長,都可以被考官用呢個理由嚟判定佢冇資格做Chartered Engineer?畢竟我地個市場上冇人係可以窮盡所有BS知識。將心比己,如果你係坐考生個位,被考官用一啲漫無邊際東拉西扯嘅問題肥你,你會有乜感想?如果你係個考生,收到個句含糊其辭嘅comment,你下次可以點改進,點再備戰? 老實講,我地做呢啲工程師面試考官都係冇錢收嘅義工嚟,我用呢個時間跑freelance起碼幾千蚊落袋。我地坐得考官呢個位,無非都係為咗個業界嘅持續發展,選擇得做嘅就有責任去認真去做。 後記﹕ 筆者睇緊 Yuval Noah Harari 啱啱出嘅新書 Nexus: A Brief History of Information Networks from the Stone Age to AI,見到有個幾有趣嘅故事﹕ 相信唔少人聽過,十六世紀馬丁路德宗教改革前,天主教會係一直壟斷《聖經》嘅解釋權,直到新教嘅出現。但原來作為天主教嘅老祖宗猶太教,都遇過同樣嘅問題... 佢地一早就知道所謂嘅神諭/解釋權呢啲嘢係好容易被濫用,所以早期嘅猶太教精神領袖"拉比"們編選咗《希伯來聖經》並抄寫好幾百份放响唔同嘅地方,好似今日嘅Block Chain咁唔易被篡改。的確,保存原汁原味嘅版本係做得好好,但隨住時代嘅發展及環境變遷,《希伯來聖經》已經唔足以指導猶太人嘅新生活。咁可以點?惟有聽當代新"拉比"們對舊有嘅《希伯來聖經》作出解釋,呢啲新解釋又拼湊出《密釋納》《塔本德》等新版本;而新"拉比"之間又對唔同嘅解釋或版本充滿爭議。舉個例子,《希伯來聖經》只係提及安息日不得工作,咁出門口落樓要撳lift制,撳lift制呢個動作算唔算係工作?屙完屎要抆廁紙吻屎,抆廁紙呢個動作又算唔算工作?"拉比"們係冇一致嘅共識。 講到呢度係唔係有啲似曾相識嘅感覺?《希伯來聖經》就好似官方出版嘅Competence ABCDE,而"拉比"就好似今日嘅考官,每個人對Competence ABCDE嘅理解都唔同。何謂Competence B中嘅"NEW Technologies"? 仲响實驗室未正式商用嘅叫新?定係剛商用五年嘅叫新?有啲考官認為office改用T5管都算新,有啲考官認為CCHP都唔係新嘢。如果大家圍繞住"New Technologies"嘅定義嚟爭議都仲叫好啲,最怕係連《希伯來聖經》都唔睇嘅考官,任由自己發揮及演譯。至於各自解釋呢個問題可以點處理?筆者呢一刻仲未諗到可行嘅方案。講呢個故事嘅目的,係希望各考官及BS從業員進一步思考我地面對緊嘅問題。

[1]: Planto.hk - 香港人月入中位數2024|幾高人工是全港Top10%?
[2]: https://elvissharing.blogspot.com/2022/02/bs-bsreport-knowledge-understanding.html
[3]: https://elvissharing.blogspot.com/2022/02/bs-bsreport-b-design-development-and.html